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军工百强介绍(三):英国BAE系统公司

2015-02-16 电科防务研究

英国BAE系统公司


公司网址:http://www.baesystems.com




中文名: 英国BAE系统公司

组织形式: 合伙企业

创建时间: 1999年11月

创建地点: 英国

总部所在地: 英国伦敦

产品服务: 飞机、军用和民用固定翼飞机、军用电子、反潜武器(ASW)、C3Ⅰ系统、导弹、军械系统、空间系统以及系统集成。


BAE系统公司早期办公大楼

英国BAE系统公司是1999年11月由英国航空航天公司(BAE) 和马可尼电子系统公司 (Marconi Electronic Systems)合并而成的。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更新数据显示:2013年,BAE系统公司军品销售268亿2千万美元,在全球军工百强中居第三位。现在该公司从业人员略有下降,全球员工84600名。


先来看一个BAE高大上的宣传片吧,时长5分钟:)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h0147xxrlf0&width=500&height=375&auto=0

BAE是世界上第二大防卫公司,第三大国防航空公司,第三大电子航空公司。公司具有一流的系统提供能力,在海军平台上有很成熟的技术,军事航行器、电子产品、系统集成和其他技术达到了全球范围的九个国内市场。这使公司能够通过主要的防卫系统和国内的航天飞行器市场为国际客户提供服务。公司的发展目标很简单,但是很有野心:成为基准系统、航天飞行器和防卫领域的跨国公司。



业务范围

主要有9个领域:飞机、军用和民用固定翼飞机、军用电子、反潜武器(ASW)、C3Ⅰ系统、导弹、军械系统、空间系统以及系统集成。


BAE系统主要工业项目包括:
台风战机,旋风战机,闪电无人机,RB航空推动发动机系统,火神战略轰炸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机敏级攻击核潜艇,继承者级战略核潜艇,海洋级两栖攻击舰,45型驱逐舰,26型护卫舰,挑战者2坦克,猛犬装甲车,响尾蛇太空雷达,战略洲际导弹(美国),英国导弹防御系统,欧洲宇航工程等,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电磁轨道炮……


建造航母

BAE系统公司在海军业务方面颇多建树,在全球范围内,其设计、生产、研发实力与服务能力首屈一指。


来看一个BAE Systems Maritime Services的小短片吧,时长2分半:)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147rriqww&width=500&height=375&auto=0

BAE系统公司组建了一个由许多公司组成的航母小组,负责向英国国防部交付未来航母方案。

BAE未来航母想象图

英国BAE系统公司宣布了设计和建造未来航母的战略。BAE系统公司未来航母小组对英国海军的两艘未来航母的设计、工程和建造、全寿期支援提出了很多建议。

BAE系统公司正紧密地与其伙伴合作,在未来航母的设计中大胆创新和改良。其革新包括革新的船体和上层建筑设计以及系统革新(包括自动化的武器和弹药处理系统)。还引入了商用成品(COTS)构件,并灵活应用其它计划中开发出的技术,如其它公司为45型驱逐舰开发的技术、民用航空和民船建造技术等。

将未来航母和相关的兵力投射综合起来是BAE系统公司方案的中心,BAE系统公司最近进行了重组,成立了C4ISR分部,该分部集中进行平台内和平台之间的系统结构研究。C4ISR分部和AMS分部将在未来航母的综合解决方案和决定未来航母能力方面起关键作用。

由于BAE系统公司拥有航空系统分部,加之拥有合作伙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未来航母小组在航空的各个领域将广泛受益。该公司组建了一个由专家组成的独特的舰船/航空接口小组,这些专家深刻了解英国军事行动和文化,并拥有美国海军航母的相关经验。这些飞机设计和制造经验使得该小组拥有深厚的航空专业技术。

小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英国的整个舰艇建造工业开发一种连贯的工业战略,支持未来本国和出口舰艇建造。这种战略已在BAE系统公司的45型D级驱逐舰计划中进行开发,将通过未来航母和后来的本国和出口计划继续改进。

规划好的模块和多年建造战略意味着航母小组正在制定计划,打算利用造船和其它工业中最好的措施来建造大型的"自包含"可交付模块。

参与未来航母计划的船厂将建造完全舾装之后的模块,采用先进的舾装技术,降低费用。这些模块将组装起来形成分段,然后用装配设施进行最后的拼接。小组正在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在不同的设施之间运送这些分段。



英国未来航母(CVF)概念设计图

英国未来航母(命名为CVF)是两艘航母的设计和建造计划,这两艘航母将形成英国未来兵力投射能力的核心,它们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入役。未来航母将确保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联合作战能力,并满足未来高强度和更加灵活的作战要求。


战略转变

英国BAE系统公司的经营战略在两大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是将业务重点转向地面武器系统。


提到地面业务,BAE系统公司的新型红外隐身技术在地面武器系统(主要是装甲车辆)的应用可为赚足眼球,也收获颇丰。


据2014年12月23日BAE系统公司网站发布的消息称:该公司和美国陆军签订了一份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负责完成多用途装甲车的工程与制造研发阶段和小批量试生产,旨在为美国陆军提供一种高生存能力和机动性车队以替换M113装甲车。此份合同对于美国陆军和BAE系统公司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陆军将升级现役的装甲人员输送车,提高未来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防护性和机动性;对BAE系统公司来说,肯定了其在战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BAE系统公司多用途装甲车研制团队包括DRS技术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空中方法公司和美国陆军红河军械库。合同立即生效,相关工作将在BAE系统公司位于纽约、宾夕法尼亚和密歇根斯特林海茨的工厂进行。

二是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市场,而是大举进军美国市场。


通过对国内外一系列重要兵器企业的收购,特别是对英国阿尔维斯公司、美国联合防务工业公司(UDI)等公司的收购,BAE系统公司大举进军美国市场,取得不俗的成绩。


据美国网站《航宇情报》2014年12月12日报道称:BAE系统公司已经与Esterline公司就建议收购其全资子公司,Eclipse电子系统公司,达成协议,建议的收购额约2800万美元。

Eclipse电子系统公司在得克萨斯州,拥有员工约90人,为美国国防和情报机构提供先进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产品和服务。收购Eclipse电子系统公司将增强BAE系统公司为现有客户提供的ISR产品,并扩大潜在的客户群。这项收购须待获得某些监管部门的批准。预期收购将在2015年第一季度完成。

发展战略

把客户放在首位:为国内及国外的客户提供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比他们所期望的做得更好。


发挥员工的作用:公司所有的员工将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实现他们的奉献价值。


可以说任何时候,人都是最关键的,所有的企业最后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所创造的企业文化,BAE的人文企业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来看一个海军业务服务的小短片吧,军工更有温情的一面,时长2分半:)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147y2qwz8&width=500&height=375&auto=0

突出的业绩:——成功的关键

每个成员及整个公司队伍把实现公司的目标放在第一位,继续面对挑战和改善工作的方式。

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成为合作伙伴的选择对象,尊重公司的合作伙伴。

革新和改善技术:鼓励发展新思想体系,新技术和新的工作方式,为公司带来持久的竞争能力。


增补:在最新的前沿技术领域,BAE也颇多斩获。

大数据

BAE系统公司已于2014年6月成为澳大利亚投资8800万美元建成的“大数据合作研究中心”(CRC)的行业伙伴。

BAE系统澳大利亚分部负责商业开发与地面和一体化系统的主管斯科特·金先生表示,“对最新技术的投资对未来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情报是必要的。”


TeraStar big data storage solution

“大数据来源众多,以惊人的速度、数量和种类发展,这就使使用现有技术分析非常困难。通过数据处理和社交媒体每时每刻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文本、图像和音频。”

技术的先进性使BAE系统能够将不同的数据进行拼凑,并以一种便于使用的方式呈现给决策者。

从数据到决策的CRC的研究将通知BAE系统的一体化系统和软件开发项目组,为国防和安全用户提供数据分析、高速分发和安全共享。

CRC部分是由联合体捐赠,部分是由国防部门、工业界和大学参与者以现金和实物方式资助建立而成。总部位于南澳大利亚,其团队分布在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


3D打印

BAE系统公司高度期望在2014-2015年年进一步推动3D打印部件的飞行验证。该技术验证是在英国狂风战斗机GR4机队( Panavia Tornado GR4)的风险降低计划下而开展。根据该公司2014年1月初的具体信息,该验证涉及三种不同部件的生产。据BAE系统公司负责人称,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一种鉴定程序以支持打印部件的其它应用,而这些应用机会很有可能在2014-2015年间便会出现。

BAE将采用3D打印小型无人机Transformer

该验证最初的关注点是有关的功能试验部件,它们不会对飞机操作产生不利影响,这包括两种独立开发的在地面维护期间使用的部件。它们使用英国皇家空军的一种熔模沉积设备制造,一种是在地面检测期间使用的支撑狂风战斗机进气道舱门的撑杆,一种是安装在座舱内的无线电设备用的保护盖。

BAE系统公司还与另外一家供应商合作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飞机吊舱上的金属托槽,并且成功进行了空中试验。该公司现在还投资开发自己的金属粉末增材制造设备,以便能够开展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工作。


本期得到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彭玉婷 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